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圆桌间| 对话五位基督徒:信仰空心化现象,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1月12日 19:58 |

编者按:“信仰空心化”现象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有其信仰的外表,但是缺少内在属基督的生命,或者说基督徒与上帝之间爱和委身的关系来到僵化与枯竭。其特点诸如:

徒有事奉而没有喜乐;
徒有喜乐的表现而没有心灵的安息;
徒有服事而没有敬拜;
徒有门徒之名却没有委身之实;
徒有宗教仪式而没有爱主之心的实质;

……

这一期的圆桌间栏目,我们邀请了五位分别来自江苏、广东、福建不同教会的基督徒、传道人和牧者有关“信仰空心化”现象这一主题分享他们的思考和看见。这五位弟兄姐妹他们的信仰时间平均都是十年以上的时间,对于自身信仰和生命的阅历都是相对丰富且多样化的。

本期每一位嘉宾都有对此主题内容的较为详尽的分享,其分享内容有从牧者层面、基层传道人层面,还有平信徒层面等不同角度去看信仰空心化的现象问题与其预防。盼望透过他们的分享,能够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与思考。

主持人:舒华


嘉宾:冉姊妹、张姊妹、大卫弟兄、保罗弟兄、雅各弟兄
文字整理:舒华

内容摘录:

平信徒冉姊妹:
——关键词:亲密关系、双向交流、正确关系

信仰的空心化在于个人和上帝没有了亲密的关系,对此教会的帮助是需要的,但更多还要靠信徒个人来做。

从建立关系的角度来讲,预防空心化首先就是要与上帝多建立双向交流。交流是双向的:听对方说,向对方说。我们听神说话的方式是读经和听道;向神说话的方式是祷告。这里只想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与上帝交流不需要太复杂艰深的研究,只需每日从《圣经》中听神的声音,并借助牧者的讲解得到正确的引导,同时多多祷告。

另外,空心化的基督徒可以说是没有了与上帝个人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说是失去了与上帝正确的关系——从正确的关系转变成了错误的雇工和雇主的关系,从上帝对我们负责变成了我们要对神负责,所以没有喜乐没有感谢没有真诚,只有疲惫和仪式。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讲,什么时候我会觉得我与上帝是有健康的个人性关系的呢?是我对神充满了感谢、信任的时候——感谢神对我的救赎,相信神对我的带领,从而在这段关系中充满了爱和安全感。

在读经和默想中,要多关注关于罪和救赎的部分。我一直认为这是信仰的核心,没有这个部分的再建立,无论讲多少“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神如何爱我们,神如何看待我们”,“神会帮助我们”等都是隔靴搔痒,效用不大。当重新在《圣经》中比如《诗篇》中大卫的悔罪诗,先知书中先知的提醒,四福音书中耶稣基督的教导,以及保罗《罗马书》中重新获得罪和悔改的感动,才会自然而然深刻感受到神的爱,那么喜乐、感谢、平安都会随之而来。

我个人体验是要学会在平时的事奉和生活中关注自己,每个人的特质,属灵情况和情感需要是不同的,要对自己的灵性状态敏感,多对上帝讲述自己的状态和需要。这些可以帮助预防空心化,而我们不再空心化的时候,与上帝的关系会越来越充实。

传道人张姊妹:
——关键词:警戒、知识、行道、经历体验、生命改变

作为基督徒信仰走向空心化,一方面是普遍现象,一方面也需要引起警戒。

若是信仰失去实质,没有生命的表现那是很可怕的事情。说它很普遍,是因为在接触一些基督徒交谈中能够感受到这种空心化。

一个姐妹说她从小就生活在基督教信仰家庭中,信仰的知识量储备很多。但心里知道,真实能够行出来的却是很少。给别人传福音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几次,并没有觉得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实质的不同。也有些基督徒甚至说,我们就是保守自己的信仰,不需要给别人传福音,自己信就可以了。

因此现实中很多虽然是基督徒,但非常的没有力量,也无法影响周围的人的生命。若是能够做出一些改变,就是去参与一些实质的生活体验,列如上面这个姐妹,她什么时候感受自己与耶稣基督有关系呢?就是去参加一次偏远山区的支教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照顾几个学生,看到他们经历无助、无所事事的时候,想给他们见证信仰,可是结果却遭受他们的拒绝的时候,她开始有了对与耶稣所走的道路的一种同感,对于十字架上的爱有了一点点的感觉。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种下了服事得种子。虽然这个过程很短暂。但却教给我们如何重新亲近神,从空心式得信仰变得真实经历与主同行。

信仰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种精神慰藉,它是需要真实得经历和体验得时候,生命才能有所改变。信仰也变得真实。所以基督徒需要多多得走出去,与人对话经历心灵碰撞得时候,对信仰会有更深得体会。

平信徒保罗弟兄:
——关键词:超负荷、灵修习惯、事奉动机

信仰空心化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忙于各种事工中。我认为在事奉上需要量力而行尤其是要对自己的恩赐有个清醒的认识,不要去担负超过自己所能承受的工作。这样就可避免因为过多事奉,而缺乏灵里追求的问题弟兄对于事奉者来说,需要养成每日灵修的好习惯。 只有与上帝真正建立关系,才可避免出现信仰的空心化。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那就是信仰与事奉的动机。有的人加入教会,参与事奉并不一定就是呼召,而是存在沽名钓誉的情况。这种的动机就已经错了,出现空心化是必然的。

当我们与上帝有良好关系,养成好的灵修习惯。明确事奉的动机,事工上量力而行,就可在很大程度是避免信仰空心化的发生。

传道人大卫弟兄:
——关键词:反思、模式化、疏离、自律、好习惯、盛装

我是教会的全职传道人,进入服事已经有近五年的时间了,面对这个问题激发诸多反思。

一个全职服事上帝的人会不会出现信仰的空心化?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有时全职工人面对更多的“空”与“虚”。不可否认上帝对人呼召的真实性,但倘若人远离上帝,那么服事就会成为工作,变得模式化。

究其根本原因,个人以为就是与神关系的疏离。

导致疏离的原因可能是服事太繁忙,以至于没有精力再去安静下来亲近神;或者是面对世界的诱惑和试探,生命开始慢慢出现裂痕与破口。出于被呼召者的身份以及人固有的面子,便将问题隐藏在深处。越是隐藏问题却越是严重,最后任由生命被腐蚀变得腐臭,却已无力回转,只能像个演员,戴上伪装的面具,过着欺神、欺人和自欺的生活。

还可能是很多其他的诱因,总归是因为远离了呼召者,各样的私欲被引动,不敬虔、不圣洁的因素不断渗入。但当今时代物欲横流,各种诱惑无孔不入,想要持守基督信仰的价值观而生活确实面对更大的挑战。

谈谈预防空心化——就像一个杯子,空心化不是什么也不盛装,而是装了错误的东西。如何让一杯脏水在不动杯子的情况下慢慢变干净?就是持续不断注入干净的水。

“干净”代表了圣洁,圣洁是与神互动的前提。

“注入水”表示一种替换、取代、更新。必须有圣灵的大能,亲近神自己,依靠神,建立与神之间亲密的真实的爱的关系。

“持续不断”说明人的失败很多时候是因为惰性,不够坚持。理查德·傅士德写的《属灵操练礼赞》中提供多种属灵操守方式帮助人养成属灵自律的好习惯。比起工作计划、家庭计划,我们的属灵操守计划要优于这一切。

雅各弟兄
——关键词:国度观、使命观、救恩、灵命枯竭、属灵贫瘠、关系冷淡

我认为信仰会走向空心化的原因有三点:

一、信徒对真理缺乏认识:

基督徒对上帝的国度和使命没有认识,不清楚神永恒的计划,已经自己应该附上的责任和使命。没有清楚的教会观、不知道自己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需要和弟兄姊妹们互相联结,彼此合一,彼此配搭才能够成为主的身体。没有这样的观念,就很难有在教会之中真实的委身和摆上。

对救恩论没有认识,不清楚救恩次序(如:预定-呼召-重生-认信-称义-饲养-成圣-坚韧-得荣);以为只要受洗之后,就已经得着进入天国的门票了,不知道自己还要走成圣的道路,在对付自己的罪上,只是刚刚开始起步而已,还要在许多的磨难和处境之中,被塑造和雕琢。

二、缺乏属灵的看见和操练:

这是一个忙碌的时代,也是一个娱乐的时代。工作和娱乐会占据我们大量的时间,生命里充满了荒草和荆棘,没有办法清心在主的面前,就很难与主相见,与主建立亲密的关系。

作为一个传道人,有时候我也会陷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将自己的服事取代了与主之间的关系,忙忙碌碌最后的结果却是灵命的枯竭。主住在我们的里面,我们却不常住在主的里面。我这棵枯竭的枝子离了葡萄树,就不可能结出果子来。失去了主的同在,就必然无法得着安息。

没有属灵的渴慕,没有看重主所赐给我们的恩典,缺乏灵修的习惯,去阅读和聆听主的话语,也缺乏与主之间的沟通。没有这些内在的属灵生活,就必然在生活中会缺乏经验到主的同在,经验到他的信实,经验到他的权能。

越是缺乏享受与主同在的美好的人,往往越是没有这种属灵的渴慕,也难以看见自己属灵的贫瘠。对于一个已经灯枯油尽,在生活中很难经验到主的人来说,只能够用虚假的虔诚来伪装自己内心的空洞,可能参与很多的服侍,却很难对主有真实的敬拜和赞美。

另外教会有责任在信徒的属灵操练上,做出正确的引导与陪伴,帮助他们在生活当中去落实,培养这种属灵操练的习惯和方法。

三、缺乏推动和带领信徒在时代中,对神托付的使命做出回应:

现今的讲台上很难听见一篇扎心的讲道,传道人缺乏对这个时代的信徒发出挑战。对他们的生活很给出一针见血的揭露和医治。牧者的生活与信徒的生活是脱节的,不知道羊群的需要,也不知道羊群在哪里出了问题,除了教会里的生活,对他们私下的生活一无所知。

当教会的牧者们对教会的各项应做的事工没有推动,没有引导信徒去做什么,那信徒就不会去做什么。最后来到个人信仰的空洞,是个人与主之间关系的疏远。群体信仰的空洞,是教会对上帝使命的冷漠,在这个时代的无所作为……

编者后记:

对于信仰空心化现象的讨论和分享,其目的并不在于批判此现象和群体本身,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会层面和信徒个人层面在追求基督信仰的同时,更加注重信仰传承与建造的内面化。社会需要的是有生命影响力的基督徒,教会更需要为了培养有生命力的基督徒将福音的传讲与牧养落到实处。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教会牧者和基督信徒更加注目福音的核心和信徒生活实践化的训练。如此,未来中国教会才会有在不同的境遇中更加有生命力和感召力,成为这世上的光。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